回收塑料和原材料的區別在哪里
1、高分子鏈的不可逆變化
原塑料在次加工過程中和個使用期限內,在高分子鏈中就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過程。
因化學或輻射引起自動化學反應,碳鏈上經過碳自由基或氧自由基生成各種含氧化合物和不飽和基團。另外,較低分子量的碎片經過自由基重新結合產生交聯聚合物鏈,而且因為歧化反應和解聚反應產生低分子產物。水解分裂也能降低縮聚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量,如聚酰胺和聚酯。
2、 新混合物越來越多
回收塑料中新化合物的濃度(新混合物)隨著高分子材料使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也和材料所應用的領域有關。
3、進一步氧化
高分子材料在使用期間所生成的氧化物和烯烴結構比新高分子材料更容易進一步氧化,特別是一些氧化物結構已經被實驗證明經過熱氧化或光氧化作用,容易進一步發生降解反應。因此,大多數回收塑料比原塑料對光或熱更加敏感。
4、各類催化劑
回收塑料中殘留聚合反應中所使用的催化劑雜質,即使在已經分離的或所謂的“單一的”聚合物中,也殘留有影響塑料的各種性能的混合催化劑雜質。
眾所周知,用于催化合成HDPE的催化系統不僅影響聚合物不同的聚合過程行為,而且還影響降解行為,所以,回收塑料是不同生產商生產的各種聚合級聚合物的混合物,這種混合物比僅由一家生產的單一聚合物存在的問題更多。
5、外來物質
外來雜質可能是無機物也可能是有機物,或者是它們的混合物,例如阻燃劑、印刷油墨、顏料、表而活性劑、膠黏劑和其他接觸介質的殘余物(脂肪和油類)等,其中一些物質熱穩定性差,它們的降解產物降低回收塑料的各種物理力學性能和降低塑料的穩定性能。
6、相變產物
相變產物主要是由初步處理和應用時為了防止高分子材料氧化添加的穩定劑產生的,鹽和其他相變產物是由高位阻胺類穩定劑(HAS)產生的,有些相變產物在回收塑料中還能表現出一些活性,但像這種相變產物完全失去了活性。因此,一些相變產物與高分子材料不相容而沉淀聚集,從而影響回收塑料的流變力學性能和/或在半結晶聚合物中充當成核劑。通常情況下,塑料在使用中穩定劑的消耗就不能再滿足回收塑料再次應用時的保護作用。
塑料回收利用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社會對這個行業缺少理性認識及政府政策扶持不夠。人們環保意識不強,對廢舊塑料回收利用認識不足。民眾普遍認為用再生塑料制成的產品是劣質產品。各級政府很少有對廢棄塑料回收利用行業和再加工企業扶持的具體政策。
二、國家相關行業協會對行業的協調規劃作用還未充分發揮出來。目前有專業經驗的、學者還比較缺少,很難對行業發展做出規劃。
三、廢舊塑料回收利用行業進入門檻低,技術含量低。許多地方出現了作坊式廢舊塑料回收加工點,生產設備落后,從業人員技術匱乏,其結果是產品技術含量低,質量不穩定。
四、環境污染問題突出。因缺乏有效和協調,一些企業的污水未進行處理就地排放,地下水質受到影響。
塑料回收行業為什么會產生呢
一方面,如果我們不回收垃圾,人類就會生活在垃圾堆中。無論從環境的角度講,還是從健康的角度講都是不利的;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被我們認為是垃圾的物品中,有好多在其他人眼里是可以被利用并創造價值的資源。
在此引用一下答主在另一個同類問題中的回答:
首先,生活中的垃圾是一種資源。
國外的超市外面經??梢钥吹胶芏嗟幕厥障?,回收裝食品的白色泡沫托盤(國內盒飯用的那種)、裝牛奶的紙盒,這些還是較為常見的。在前幾年石油價格為140多美元一桶的時代,日本曾經回收家庭用的廢棄豆油等,改質后代替柴油來驅動柴油車。
其次,家庭、企業中廢棄的電器制品也是一種資源
日本曾提出一個概念:都市礦山。
20世紀80年代,日本的研究人員發現:對于缺乏資源的該國,有效利用作為垃圾而廢棄的電器制品等,可以獲得相當于、甚至超過自然界礦藏的豐度。在日本國內存在的各種廢棄電器制品中所含有的和稀土物質的總量,使日本成為世界屈指的資源大國。
比如,日本都市礦山中金的“埋藏量”約為全世界現有金的埋藏量的16%。另外,銦、鉭等物質,則超過世界現有探明蘊藏量的1成。
都市礦山目前雖然有成本問題,但是,資源是越用越少。雖然目前成本方面不合算,但等到資源匱乏的時代或開發出成本較低的利用技術之后,都市礦山必然會成為一種“有效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