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廢舊塑料的意義
對回收再生資源加以利用,這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必然選擇,其戰略目標是建立環境友好型經濟和資源節約型社會。循環經濟從概念的提出、理論的建立到實踐的發展,都是在探索人與環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也就是要建立起一種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經濟和倡導一個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的社會;并且,將這一目標的實現貫徹到現代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
塑料回收再生利用不僅有利于地區經濟增長,特別是為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提供了重要途徑,為城鄉居民增加收入和就業提供比較理想的渠道,而且為國家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環境保護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成為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不可忽視的環保產業之一。
經過近幾年的迅猛發展,塑料回收再生行業一些表觀特征發生了變化:回收再生塑料在原料市場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市場競爭優勢明顯。原料價格持續保持高位,是回收再生料行業強勁發展的動力所在。例如,我國每年新增的各種廢舊塑料在300萬噸以上,如將其回收再利用,就可創利潤15億元以上。
廢舊塑料在塑料顆粒機中如何煥發新的生機
塑料加入料斗后,由料斗順利地落到螺桿上,被螺桿螺紋咬住,隨著螺桿的旋轉被螺紋強制往機頭方向推進,構成一個機械輸送過程。塑料自加料口往機頭運行時,由于螺桿的螺紋深度逐漸減小,也由于濾網、分流板和機頭等阻力的存在,在塑化過程中形成很高的壓力,把物料壓得很密實,改善了它的傳導熱性,有助于塑料很快融化。同時,逐漸的壓力使原來存在于料粒之間的氣體從排氣孔排出。
在壓力升高的同時,塑料一方面被外部加熱,另一方面塑料本身在壓縮、剪切、攪拌的運動過程中,由于內摩擦也產生大量的熱,在外力和內力的聯合作用下,塑料溫度逐漸升高,其物理狀態也經歷了玻璃態一高彈態一粘流態的變化。
一般來講,在加料中主要是玻璃態,在螺桿螺紋逐漸減少的中間部分壓縮段中,物料主要處于高彈狀態,同時逐漸熔融,而物料到壓縮段后部和化段作用處于粘流態了,這是塑料已經完全塑化了,由螺桿推理作用將塑化的塑料定壓、定量、均勻地連續的從機頭中擠出。
塑料回收后主要用途
一、再生塑料
廢塑料回收后,經過人工的篩檢分類,然后在經過破碎、造粒、改性等一系列流程,變成各種不透明的塑料顆粒,后再按照產品的品相進行分類,就成為可以再次利用的再生塑料了。即實現了資源的回收再利用,還達到了環保的效果。
二、發電
利用垃圾固形燃料的方式早應用于美國,目前,美國已有RDF發電站37處,占垃圾發電站的21.6%,這種發電方式目前在日本也得到廣泛應用。日本通過將一些小型垃圾發電站改為RDF生產站,使得發電站更加集中化,大大的提高了發電效率。垃圾發電站的蒸汽參數由30012提高到45012左右,發電效率由原來的15%提高到20%-25%。
三、燃料
這一利用方式目前在國外得到廣泛應用,一般廢塑料通過高爐噴吹廢塑料技術被制成適宜顆粒噴入高爐,以此來取代煤粉或焦炭。廢塑料作為燃料的利用率達到80%左右,排放量僅為焚燒量的0.1%-1.0%。具有處理費用低以及有害氣體排放量少的特點。